黑茶农业网 —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!

鸵鸟脐炎和孵黄囊炎

来源:互联网时间:2023-09-05 15:47:51标签: 鸵鸟 鸵鸟生活习性 当前位置:黑茶农业网 > 特种养殖 > 手机阅读

鸵鸟--农村创业网

本病是由细菌通过脐区感染卵黄囊引起不满1月龄雏鸟发病和死亡。病因是种蛋在孵化过程中卵黄囊通过脐区吸收进入小鸟腹部,在小鸟破壳时来自蛋壳和周围的细菌很容易通过脐区进入卵黄囊内,人工助产时破坏卵黄膜和血管更容易导致本病发生,小鸟过早落地,病菌也可随空气进入湿润脐孔感染卵黄囊组织而发病。本病病原既可以是革兰氏阴性菌和大肠杆菌,也可能是革兰氏阳性菌,如葡萄球菌等。

临床症状与剖检:本病表现症状可分为急性和慢性。急性为几日龄小鸟严重感染突然死亡;剖检常见有卵黄膜水肿、充血,其他脏器也有充血、出血,卵黄囊明显吸收不良,形成所谓“大肚脐”。慢性表现为小鸟食欲不振,进行性消瘦和脱水。这是因为卵黄囊发炎时,卵黄囊与肠道联系通道受阻甚至堵塞,雏鸟不能从卵黄吸收营养和水分及抗体而增大,增大的卵黄囊又压迫消化道,影响消化机能。如得不到及时治疗,最多可存活3周之后死亡。剖检见有卵黄吸收不良、卵黄较大,肝炎显著,脾肿大,肠炎和心包炎等合并症。如果病原为葡萄球菌,则偶伴有关节炎。

防治:

(1)种蛋和孵化设备要严格消毒,出壳雏鸟要在出雏机内干身并消毒脐孔后才能转移到育雏室,消毒药可选用碘酊或龙胆紫溶液,最初2d每日消毒2~3次。

(2)患鸟选用广谱具有渗透软组织的抗菌药治疗。如甲氧苄胺嘧啶磺胺可作首选药,而四环素药物不宜选用,以免小鸟的骨骼迅速生长。

(3)对患鸟及时补充体液和营养。雏鸟出生时缺乏脂肪贮藏,一旦对卵黄囊内的营养不能利用,就会动用骨骼肌和肝糖元,导致很快消瘦,因此要及时补液和补充其他营养物质。

(4)严重卵黄囊炎可考虑手术切除卵黄囊,有条件的可注射血清提高患鸟的抵抗力。

上一篇鸵鸟细菌性全身感染

下一篇鸵鸟眼睛及上呼吸道感染

特种养殖本月排行